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习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部署全市“智改数转”等工作 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高质量发展“引擎”更强动力更足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名单公示 广汉入选 “德阳造”水稻品种大田种植效果显著 德阳机器人“穆桂英”夺金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4年09月06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高质量发展“引擎”更强动力更足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近年来,德阳不断深化科技激励机制改革,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畅通转化堵点,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落地缓、转化慢难题,全力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双向奔赴”,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提升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本报记者 刘倩

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高质量发展“引擎”更强动力更足(图1)

建设中的德阳大学科技园。 本报记者 付帅 摄

把牢“科技之钥” 

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近日,在东方风电生产车间,一台台即将出厂的大型风电机组“整装待发”。面对全球风电市场对大兆瓦机组日益增长的需求,东方风电在大型风电机组研制上不断突破,与四川大学合作的“新一代大型风电超高支撑结构及配套关键技术”项目,不仅解决了大型风电设备的安全性与经济性难题,还实现了多项技术的国内首创或国际领先。

“我们与四川大学共同研发的桁架塔高度能达到200米,是世界最高的,风速在风切变大的区域能够提升20%,发电量提升40%。还采用了轻量化设计,不仅增加了稳定性,成本也降低了20%。”东方风电塔架室主任孙仲泽介绍,这项技术通过创新结构设计、减载抑振技术以及高效安装方案,为东方风电的大兆瓦机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预期将在“聚源兴川”项目执行期内实现装机容量200兆瓦、销售收入3亿元。

这项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离不开部门的积极牵线搭桥。“通过市科技局的帮助,争取到了‘聚源兴川’项目的支持,带来了资金和技术帮助,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孙仲泽说,目前该项目各项性能达到设计目标,正在研制样机。

面对国家的重大技术需求,成功密码就是创新。而在德阳,像这样由重大工程项目“出题”,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一同“解题”的模式,有效地激发了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积极性,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德阳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亮点频现。一方面,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施重点科研项目,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完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建设了一批中试研发平台,加速了科技成果的熟化与产业化。同时,通过优化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聚力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

去年8月,德阳被授予“中国装备科技城”称号,德阳大学科技园正是中国装备科技城的“核心引擎”。未来,这里将开启科技研发岛、中试孵化岛、创智服务岛等“一园八岛”模式,助力构建“政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体系。

据悉,我市把德阳大学科技园作为中国装备科技城研发创新核心载体,主要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技术实用性和创新型应用研究。未来,将深化招院引所工作机制,建立“政产学研用金”多方参与的协同模式,引进更多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入驻德阳大学科技园。同时,围绕概念验证、中试熟化、中小批量试生产等方面争创一批中试机构。

以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抓手,我市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步发力。去年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25个,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实体化运行;通过支持国机重装、东方电机等重点创新主体、链主企业组建联合体,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户、科技型中小企业205户,高新技术产业营收超1700亿元、增长12%。为推动重点成果转化,德阳加快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动企业与100余家高校院所深化合作,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32项,转化科技成果35项。

“我们坚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组织本地企业联合大院大所申报实施‘聚源兴川’项目,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打通从原始创新突破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发展的一体化路径。”市科技局副局长刘高阳说,下一步,将以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统揽,加快打造德阳大学科技园,大力开展招院引所,吸纳省内外高校院所优质项目在德转化落地。重点围绕装备制造领域,布局创建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为加速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德阳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德阳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德阳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德阳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德阳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2-2022 DEYANG DAILY. 德阳日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