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赵萍 记者 肖盛雄) 为及时总结推广各地落实田长制典型经验,强化示范引领,经初选、线上评审和集中评审,四川省田长制办公室于近日确定了首批田长制“十大典型案例”。其中,绵竹市《坚持“三条路径”提升耕地保护精细化水平》成功入选。
近年来,绵竹市将推行田长制作为实现耕地“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举措,多措并举完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有力推动田长制工作走深走实。以行政村划定网格129个,覆盖全市 46.26万亩耕地,设立了551名田长及网格员,构建起“县镇村田长+网格员”四级责任体系。制定了田长制运行制度,累计发放耕地恢复补助资金146万元、网格员巡田补助24万元,发送专项督导函49份,全面织牢耕地防护网络。同时,注重宣传,强化培训,全面提升相关人员的耕地保护意识。2023年,绵竹市发现和处理有效问题线索64条,立案查处违法用地31宗,处置率100%,连续3年实现耕地面积净增加。
下一步,绵竹市将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巡田轨迹和土地卫片执法图斑挂钩制度,提高巡田工作质量和效果,同时通过常态化开展田长业务培训,持续提升巡田业务能力,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遏制在萌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