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 罗江:科技特派员“上山下乡” 为三农事业点亮科技之光 围绕“四个发力”加力加劲攻坚突破 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市前列 德阳慈善大会 将于9月上旬召开 2023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展览不“打烊”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8月30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罗江:科技特派员“上山下乡” 为三农事业点亮科技之光

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上,近期刊登了罗江农业科技特派团团长、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邓群仙的论文《非致死性白化表型枣芽突变体的细胞学、生理学和转录组学综合分析》,这是邓群仙团队在中国枣子产业上的又一个科研新成果,也是罗江乡村人才振兴事业上又一里程碑式的成果。

近年来,罗江区坚持通过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以此为牵引,将产业发展、人才引育、乡村振兴一体布局、整体推进,把先进技术用起来、本土人才带起来、支撑模式建起来,为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点亮“科技之光”。

本报记者 肖盛雄 首席记者 王三春 通讯员 顾荣颜


专家引领

推动先进技术转化落地

在罗江区白马关镇满山坡家庭农场,漫山的贵妃枣长势喜人,成荫的枣园引得游客驻足拍照留念。在农场的另一边,科技特派员邓群仙教授正与农场主交流种植技术和园区管理。

“邓教授每年都会从抹枣头、枣园放蜂、干旱浇水方面给予农户详细指导。”罗江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道,“还帮助我们编制了《罗江贵妃枣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助推‘罗江调元枣’首次写入《中国枣产业》。”

近年来,罗江区深入推进“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推动高校专家教授与家庭农村结对,探索建立了“资源共享、校地协同”的人才发展模式,不断推动先进科学技术在乡村落地转化。

深化校地合作提供农业科技服务。与中国农科院、四川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聘请20余名专家、教授组建“农业科技特派团”,按照“1+1”服务模式,为每个产业配备1名学科知名教授,分别针对贵妃枣、双季水稻、粮油等产业开展科技指导和技术培训,今年以来共完成品种引育、绿色循环等科技成果转化13个。

坚持项目引领,将家庭农场、专合社等近1亿元项目资金与“科技特派团”的智力资源相结合,有效激发农村项目活力,累计指导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产油基地、高标准农田等重点项目24个,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及配套设备,惠及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近300余户。

通过科技特派员现场技术培训,累计服务职业农民1000余人次,辐射2万余亩,每亩年增收2000元以上。目前,罗江已依托贵妃枣、双季水稻等产业形成集农业观光、康养度假于一体的新产业新业态,实现综合旅游收入1200万元,年销售额3700余万元,人均增收5000余元。

广搭平台

赋能特色产业提档升级

走进罗江区制种基地展示中心,集中陈列着福乐油1号、盛贵油5号、锦城优808、乐优966等罗江区特色粮油农产品。“得益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专家、科技特派员刘勇的技术指导,我们生产的粮油有周期短、抗性好、产量高等特点,回头客很多,供不应求。”制种基地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罗江区通过搭建科研交流平台,实现科技、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向基层聚集汇拢,破解农业需求与科技创新脱节、科学家与企业家“隔河相望”难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进中国中化集团、丰乐种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建设产学研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先后组织11名硕士研究生、4名科技特派员赴企业与工程师联合开展贵妃枣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油麦兼用精量播种机开发,全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加快打造国家级油菜·水稻“双季”制种样板基地,配套建设科技特派员服务站,每年引进3个以上专家长期驻站开展选育油稻品种、调节制种播期、推行全程机械化等技术服务,有效解决水稻、油菜制种茬口“空档期”问题。

积极创新“科研飞地”模式,通过科技特派员牵线搭桥,与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18家科研院所、8家农业龙头企业共建“天府种业科教联盟”,在全省布局建设6个专家联络站,吸引14个专家团队深度融入罗江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强化激励

吸引专家人才扎根基层

“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是一个‘老大难’话题,如何让他们乐意来、干得好、能出彩?如何帮他们生活上过舒心、科研上出成果、经济上得实惠?”罗江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上表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拿出实招。”

罗江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在政策引领上“出新招”,在乡村人才振兴上“破困局”。

以政策为引领,制定出台“汇智罗江”“乡村人才十条”等重磅政策,设立1000万元人才专项资金,对到基层服务的专家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补贴,提供安居住房、人才绿卡等支持,推动优质人才、技术资源向基层流动。

做好跟踪服务,建设科技工作者驿站7个,遴选区农业局15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科技特派员“小秘书”,提供项目进度跟进、问题及需求反馈等“一对一”服务。

与此同时,强化考核激励,制发《农业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实行“一年一考评”制度,按照当年总人数30%的比例单独核定优秀指标,评选表彰实绩突出、行业认可的优秀科技特派员,在资金安排、课题立项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充分激发科技特派员队伍的整体活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德阳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德阳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德阳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德阳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德阳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2-2022 DEYANG DAILY. 德阳日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