姹紫嫣红开遍 李广田在罗江
  第08版:德阳记忆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3年06月07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李广田在罗江
□坡坡地

李广田在罗江(图1)

黄昏,料峭寒风中,罗江城北金雁桥上,迤逦走来一支疲惫不堪的队伍。他们有的穿西装,有的着长衫,更多的是一身学生装的青年。他们背着行囊,相互搀扶,或杵着木棍。疲惫的脸上烙满风尘。

这天是1939年1月26日。这支队伍清早从绵阳出发,沿川陕路,已经步行近60华里了。

“同学们,快看呐,前面就是罗江城,我们到‘家’了。”喊话的人是走在前面的一个穿长衫的青年教师,虽然一路流亡,他的衣服仍然很干净,中分头梳得熨贴光滑,潇洒倜傥。他是两年前北大外语系毕业,“汉园三诗人”之一的诗人、作家李广田。一群学生兴奋地簇拥在李广田身边,一边哼唱着流亡途中李广田作词、瞿亚先谱曲的抗日歌曲《听信号》,一边驻足金雁桥上眺望罗江城。

这哪是一座城嘛,简直就是一个小村庄,没有洋房,没有钟楼,唯一扯眼的建筑物就是矗立在小城南边高出青瓦房数丈的飞檐阁楼。后来他们才知道,那是罗江城唯一标志性建筑魁星阁。

这是一支来自山东济南一中的流亡师生队伍,1937年10月10日从济南撤离到泰安,两个月后,由于战火逼近,冰天雪地的深夜里又开始了向河南流亡,再到湖北。武汉沦陷后,这所中学被更名为国立第六中学,分为四个分校,决定迁移到大后方四川,安置点定在川陕公路沿线的梓潼、绵阳、罗江、德阳。

金雁桥上的这支流亡队伍就是分配到罗江的国立六中四分校师生,340余人。罗江县教育局早已派人来到桥头等候,一番对接后,把这支队伍接到城中心陕西馆会馆暂时安顿,并告知孙校长,新学校在玉京山上,正在筹建中。

陕西馆会馆紧挨县政府,门外是个大广场,本地人称为公园坝,生长着很多古树,郁郁苍苍。操场南边有升旗台,台上有高竿。晚饭后,李广田来到广场散步,想到明天就要升旗了,他有些兴奋。学校师生已经流亡一年多,大后方的安稳,让他稍感踏实。

很快,李广田爱上了这座“城垣小,城墙、城楼完整,城内房舍虽不高大,但都古朴、洁净”的小城,有罗纹江、芙蓉溪环绕,古树林木点缀于街巷、四合院内,环境优美、物价低廉,不闻枪炮声。

经过一个月的修整和筹备,1939年3月1日,国立六中四分校正式复课。李广田一个人教国文,他不用教材,认为国文教本编得太out了,他信口讲解文学名著,比如苏联的《毁灭》《铁流》《被开垦的处女地》等,把语文知识与名著结合起来,生动、鲜活、形象,每一节国文课,学生们都听得意犹未尽。他的教学方法是自己的创新,他注意进行基础知识教育,从文章中选取最精彩的段落作重点讲授,还从中选出生词,讲词的读法、意义和用法。牵涉到典故的词,会详细说明词的来源。他还向学生们讲新体诗的写作,将延安流传出来的民歌体新诗也讲授给学生听。比如“神州起战争/大杀鬼子兵/战士个个是英雄……”

自从抗战爆发,李广田与他的学生们一路流亡,无心写作。到了这座被学生们称为“袖珍小城”的罗江,重新焕发写作激情,在油菜花盛开的3月,他写下了抗战爆发后第一篇散文《力量》。

李广田一人教四分校国文,太忙,他建议孙校长邀请当时在成都的作家、出版人陈翔鹤和在川大的诗人、作家方敬来四分校任教。这两位都是李广田的好友。孙校长倾慕两人的才华,极力相邀。1939年4月,陈翔鹤受聘来到罗江,李广田出城到万安驿相迎,将所教的初三两个班的国文让与陈翔鹤教,自己则教在罗江新招的两个初一班国文。

油菜花凋谢后的一个下午,李广田与陈翔鹤到罗纹江边散步,他提出想办一份刊物,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写作水平,他说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锻冶厂》。两人一拍即合,第二天向孙校长请示,孙校长竟然同意了,并答应用办校经费支持办刊。

6月1日文学月刊《锻冶厂》创刊号正式出版,不仅发表本校师生作品,也刊发六中其他分校学生寄来的佳作。李广田在《发刊词》中写道:“对于我们,这伟大的时代是一个最好的锻冶厂,我们将在这工厂中锻冶我们自己……”

1939年8月,方敬接受聘请来到罗江任教。这时,一个小小的罗江国立六中四分校,齐聚三位文坛名家,引起其他分校师生羡慕不已,有些学生甚至提出转校来罗江。

陈翔鹤、方敬都是地下党员,方敬还是四川大学文学院支部书记。李广田不知道,但深受他们影响,一起在学校里传播进步思想,引起国民党政府关注,派出三青团分子渗入到了四分校,孙校长被通知去重庆受训。1940年6月,方敬离校撤回成都。宣传进步思想的《锻冶厂》开始举步维艰,1940年10月1日,第十期出版后,被迫终刊。其间,李广田、陈翔鹤和方敬都带头把自己的作品交给《锻冶厂》发表。李广田和方敬先后各发表了3篇,陈翔鹤发表了5篇。

刊物被停,朋友被迫离去,李广田陷入苦闷中。但就在10月1日这一天,他的夫人王兰馨和女儿假扮商人家眷,意外来到罗江。一家三口相聚于异乡,触动了李广田的灵魂,他开始以自己一家三口为原型,构思长篇小说《引力》。后来,这部构思于罗江、完稿于昆明的小说,1946年连载于郑振铎、李健吾主编的《文艺复兴》月刊,1948年6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被翻译到日本,引起巨大反响,连版11次。

方敬离校后,李广田、陈翔鹤也受到监视。1941年4月初,好友陈翔鹤被解聘。李广田心里难受,也带着妻儿离开了四分校,经文友卞之琳介绍,到叙永西南联大分校任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德阳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德阳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德阳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德阳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德阳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2-2022 DEYANG DAILY. 德阳日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