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面子”有“里子” 成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子 2023年第一季度 全市基层统战工作现场推进会召开 德阳市创建四川省第十二届 双拥模范城(县、区)动员部署会举行 我市开展科普活动月主体活动 奋力推动新时代德阳现代化建设 市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会议召开
  第02版:时政·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17日 星期五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有“面子”有“里子” 成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子

阳春三月,正是踏青好时节。行走在德阳乡间,随处可见粉红的桃花、金黄的菜花、碧绿的柳叶和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交相辉映,一幅幅和美乡村的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

近年来,我市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施策,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注重培育文明乡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高质量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记者 张伟

有“面子”有“里子” 成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样子(图1)

什邡马祖村美景。 图据部门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夯实和美新村根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更是兜底性的民生工程。

走进绵竹年画村,沿着年画路前行,道路两侧草木葱茏,村民小院墙上的年画娃娃憨态可掬,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打造乡村旅游,2016年,年画村年画路由原本的7米宽扩建到现在的10米,并且增加了供游人骑自行车的绿道等设施。“道路通,百业兴”,提档升级后的年画路不仅方便了大家出行,也为当地村民铺筑了致富路、幸福路,成为到绵竹旅游的“打卡地”。

近年来,我市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持续发力,加快乡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构建“2+N+X”片区专班架构和“1+4+N”规划体系,完成28个乡镇级、45个村级片区规划编制,推动片区一体化发展。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十大民生实事,高位推进农村路、水、电、气、通信“五网”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提升农村设施完备度,开创乡村建设的新格局。新改建农村公路380公里、电网线路593公里,天然气“村村通”覆盖率达87%,光纤宽带实现全域通达。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向农村深度覆盖,新改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48所,新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2个,实现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全覆盖。改造提升便民服务中心828个,2个县、18个镇纳入省级便民服务试点。

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以及公共服务的优化,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了强劲动力,广大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得到提升,打造体现德阳水平、富有德阳特色的美丽乡村。


整治人居环境

提升乡村颜值

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关乎村民健康、乡村形象、民生福祉。

旌阳区孝感街道红伏村是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示范村,该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彩钢整治、厕污共治。

“以前上厕所,夏天臭烘烘、冬天冷飕飕,现在好了,在室内修建了冲水厕所,上完厕所用水一冲,厕所里基本没啥味道,干净了。”一说起村里的“厕所革命”,村民冯艳满是幸福感。

红伏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尹显东说,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村里采取承包制,每天由8名保洁员对全村道路进行清扫,还制定了庭院“门前三包”措施,让村民自觉去做好卫生。经过不断努力,红伏村实现了美丽田园、幸福家园、开心乐园的美好愿景,也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

在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我市坚持美好生态助推乡村振兴,以环境整治为重点,以提升村容村貌为抓手,分类型、分层次、分步骤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切实开创美好幸福乡村新局面。

在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整治行动中,我市动员干部职工、经营主体、农村群众三方力量,推广罗江“进门六个好、出门五步走”,构建“百村千组万院”环境卫生长期抓、深入抓、一起抓的格局。

同时,我市还制发《德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大”行动,制定农房建设通用图集,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村容村貌。建成“厕污共治”示范点253个,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9%,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达77%。

推行“政府投一点、集体补一点、社会筹一点、村民交一点”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高效整合建设资金,吸引筹集社会资本,共促长效管护。推广罗江“每人每月一元钱”环境治理收费模式,落实村民自治主体责任,提高群众积极性参与度。

一系列措施有力落实,让我市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优化提升,在确保乡村既有空间完整性和设施现代性的同时,还留住乡风乡韵乡愁,擦亮和美乡村底色。


推进移风易俗

厚植乡风文明

良好的乡风文明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内生力。

什邡湔氐镇龙泉村的樱花谷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打卡地”,近些年,当地村民也依托旅游产业过上了好日子。

如何让村民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让文明之风吹遍龙泉村?龙泉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刚华说,每年年底,村里会开展“礼孝人家”评比表彰活动,评选“好父亲”“好母亲”“好媳妇”“好儿子”“好女儿”等,并建立礼孝陈列室,树立村民学习的榜样。此外,龙泉村干部群众集体讨论制定了24条村规民约,倡导党员干部和村民该做什么,什么不能做以及违反村规民约将如何处理,同时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开展党的政策宣传、引导移风易俗、关爱特殊群众等工作,弘扬时代新风,让龙泉村从内而外焕发出新时代的新气象。

我市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提升村民文明程度,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印发《德阳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规划(2021—2023年)》《关于持续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和星级文明户评选的通知》等文件,对全市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进行部署。向省文明办推荐2021至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省级文明村镇培育对象21个,培育德阳市文明村镇对象60个。全市816个村、370个居委会制定自治章程,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并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红黑榜”推动落地落实。推动全市816个村、370个居委会普遍建立红白理事会,制定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等制度,开展文明祭祀、婚俗文化宣传活动,倡导文明办婚、文明治丧理念,有效遏制婚丧大操大办等不良习俗。

通过持续深入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滋养乡村振兴之路,全市村镇乡风更文明,家风更良好,民风更淳朴。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构建和谐美丽乡村

乡村要振兴,有效治理是基础。

为解决基层自治中出现的民主管理制度不完善、群众参与村务的渠道不畅、参与集体事务决策和监督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在上级党组织的指导下,早在2008年,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探索创新定向议事代表制度,让作风正派、口碑好、有威信、有影响、能带领乡亲们致富的村民担任代表,参加村民代表会议,反映村民的意见和建议,讨论决定会议授权事项等。

村里大小事,村民说了算。星光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华说,通过实施“定向议事”,让更多村民参与到村组事务管理中来,村务、组务、财务更加透明,村民办事和反映问题更加方便、快捷,拉近了干群关系,逐步实现了村民自治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个自我”,群众参与村组事务管理、社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热情空前高涨。

在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水平上,我市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着眼规范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履职行为,出台管理监督“30条措施”,构建适应新形势,确保监督有力的权责制度和机制。举办“十大微改革工程”成果展,开展现场拉练会,定期开展专项调研,完善乡村治理制度体系。实施农村头雁提能工程,举办专题培训班,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提升3年行动,提升村党组织书记、“两委”干部、后备干部素质,夯实乡村治理干部队伍。选派金融书记、产业书记454名,有效打通金融和“三农”的壁垒,乡村治理队伍焕发活力。科学开展“无差别综合窗口”改革,系统构建覆盖城镇、集约高效“15分钟服务圈”,推进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以及基层民主协商“定向议事代表”制度,凝聚乡村治理多元合力,进一步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春暖花已开,未来更可期。我市将在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乘势而上开启新征程,在构建村美人和、形神兼备的新村大道上昂首阔步,奋力向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德阳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德阳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德阳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德阳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德阳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2-2022 DEYANG DAILY. 德阳日报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