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酿酒业的“活化石” 那些年 流行的“时装” 60年前的结婚证书 广汉字库塔
  第08版:德阳笔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2023年03月15日 星期三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那些年 流行的“时装”
□刘蓬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如果谁穿一件灯芯绒衣服,那是很洋盘的,大家都很眼红地看着你,因为“有钱人是不同,身上穿的是灯芯绒”。

那个时候没有时装店,也基本上没有现成的衣服裤子卖,到百货公司、供销社买布还得用布票,把布买回来再找缝纫店去量尺寸定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量身定制、全球限量版。在缝纫店做衣服得排队,尤其是过年的时候,还得托人走后门,尽量插队(也就是夹塞),争取在年前穿上新衣服。更多的时候是把布买回来,由奶奶外婆自己做,虽然样式可能不太好看,但穿上奶奶外婆做的新衣服还是很洋盘的。过年前新棉袄做好了,穿吧,过年还有好几天;不穿吧,这天也确实太冷了。再看看娃娃们眼巴巴的样子,当妈的于心不忍,将新棉袄穿上,外面再套一件旧衣服,千叮咛万嘱咐,不要把新棉袄搞脏了。那个年代,给娃娃做新衣服总要做大点,“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穿新衣服很高兴,但新棉袄外面的旧衣服短了一截,新棉袄总要露出来,被别的小伙伴看见,于是跟在后面肇皮,“快看县领导,县(现)一级的领导”。

新衣服不是随时都有的,稍微长大一点上了初中,男孩子最爱的“时装”就是父亲的工作服了。在那个年代,物资虽然很紧张,但无论是工厂企业还是服务业的职工,总要发一件或一套工作服。最早是三年或五年时间以旧换新,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再交旧工作服了,当父亲的舍不得穿新的,就给儿子穿,没想到儿子不领情,偏偏要穿半新不旧的。为什么呢?虽说穿上这件工作服不亚于今天穿一件限量版的时装,但有的工作服上的“某某劳保”几个字又不是很爽,于是就用刀子去刮,弄巧成拙,字没有刮掉,衣服却刮毛了,当爸的心里更是不爽,顺手赏几个“板栗子”。

一段时间时兴小脚裤子,不管男孩姑娘穿一条小脚裤,还提得高高的,为啥?为了把里面那条蓝色或者红色的棉毛裤露一截出来。那个时候,一般人在秋天是没有秋衣秋裤的,冷了只有两条裤子重起穿,有一条或者两条红色或蓝色的春秋裤(也就是棉毛裤),是了不得的事情,不显一下子对不起这条裤子。学校开运动会,代表班里当旗手的往往是有棉毛裤的人,穿一身这样的运动服(严格来说只是棉毛衣裤)走在队伍前头,又港又筋蹦。有人酸酸地冒二话,班主任却理直气壮地打气,筋不蹦咋跑得快,筋不蹦铅球咋甩得出去。

没有棉毛裤没有毛裤,还是有办法的。当父母的把发的劳保线手套攒下来,凑够六七副的时候,当女儿的就把线手套拆开,织成线裤,老爸穿在身上暖在心里,在外人面前时不时地提一提裤子,显一显线裤,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我女儿织的裤子。

一段时间里,“的确良”衬衣穿在身上很是洋气,又挺又舒展,全城也没得几个人穿得起,于是有人就把一种进口的尿素口袋染成草绿色,做成衬衫,真的能以假乱真,时髦得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缩小 放大 默认
版权声明
  《德阳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德阳日报》读者阅读、学习 研究使用,未经德阳日报社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德阳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 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德阳日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Copyright © 2012-2022 DEYANG DAILY. 德阳日报 版权所有